董老师:
董老师:
董老师:

028-82700707

服务热线

董老师:17702896015

固 话:028-82700707

邮 箱:983295953@qq.com

地 址:成都市新都区兴业路327号

掌握最新学校动态和活动安排

四川省高职单招语文基础知识—诗词背诵部分(八)

发布时间:2017-09-12

古诗词的结构技巧

 

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篇幅不长,诗中的意象呈现跳跃式组合。与散文有所不同,一首诗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古代诗论就有“起、承、转、合”的说法,意味着诗歌的结构层次有规律可循。

诗的开头如何,关系到全诗的布局。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起句大致有如下几种样式:①以自然景物起句。如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起句用“红花”“春水”引出,来比拟下联中的“郎意”和“侬愁”,整首诗浑然一体。②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起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诗歌好的结尾,在古典诗歌中相当普遍。以周邦彦的词《风流子》“新绿小池塘”为例,写诗人想望的人见不到,所以羡慕燕子能飞到那人住处去。他在想象那人也在等他。结尾说:“天便教人,霎时厮见妨!”这是情语,从中反映出诗人的迫切心情,也透露出无法相见的苦闷,话也比较直率。结尾的方式有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

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古诗的结构技巧还有意象组合、首尾照应等。

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并列的名词,它们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首尾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古诗词的风格与流派

风格,指的是艺术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即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每一个诗人、词人,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清新;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词风的旷达豪迈;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同题材也有不同风格,例如: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送别诗:缠绵哀愁

即使同一个诗人、词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我们可在比较阅读中,了解不同诗人、词人的风格,以及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特点。下面介绍几种主要风格:

1.平淡。具有平淡风格的诗歌,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五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有人评述陶渊明的诗“平淡而思致”。

2.工丽。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4.委婉。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想象的情景,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到什么时候能回到家,在夜里,一边剪着烛花,一边促膝交谈,将在巴山的情况说给你听。这一想象的情景透露了诗的本意。

5.自然。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杜甫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李白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具有雄奇风格的诗歌,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齐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些是形成这一风格的主要因素。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全诗意境深远,语调沉郁悲凉,借暮秋的江天萧瑟之景,抒写颠沛流离、老病孤愁的暮年情怀。既包蕴着诗人客里悲秋的无限心事,又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思。

文学史上的诗歌流派繁多,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三曹,韩孟等等。这里选择影响较大的流派加以介绍,以利考生掌握其大致特点。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

1.植物类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离恨、卑微。

黄叶:凋零、别离、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长久、活力、希望。

梧桐:悲秋、凄苦、感伤,还可表达高贵。

芭蕉:孤独、离别。

柳:送别、思亲、挽留、操守(介之推)。

花开:青春、希望、人生的美好。

花落:惜春、凋零、失意、事业的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衰败)。

杨花:漂泊、流散、无情。

牡丹:富贵、美好、憧憬。

莲:怜、爱、纯洁。

梅子:少女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赛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垓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历代文人雅士歌咏此花,多涉及这一悲壮传说。

红豆:《南州记》称为海红豆,《本草》称其为“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终冬不凋,常被看做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卑不亢,潇洒处世,常被看做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古诗人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做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2.动物类

鹧鸪:行不得也哥哥、离愁、物是人非。

燕:家园、物是人非。

鹰:自由、强劲、人生搏击、事业成功。

乌鸦:小人、奸臣、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无依、伤感。

鱼:自由、惬意。

鲤鱼:尺素书、信。

寒蝉:悲秋、高洁之士。

鸡狗:田园、世俗生活。

猿猴:凄清、哀伤、荒远。

马:追求、仕途、漂泊(瘦马)。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事,后因以之喻书信。

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也叫子归、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们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开得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3.景象类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海:辽阔、深邃、力量、胸襟、人生的起伏。

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

烟雾:情感朦胧、命运惨淡、前途迷惘、理想幻灭。

小雨:春景、生机活力、希望、伤感、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热情、动荡、巨变、政治斗争、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狂风:作乱、恶势力、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东风:春风、欢愉、希望、美好、时光。

西风:悲秋、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霜:打击、考验、变易、挫折、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

雪:纯洁、美好、寒冷、环境恶劣、恶势力。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阴:压抑、愁苦、寂寞。

晴:欢景、光明、希望。

云:游子、飘泊、归隐、轻浮。

夕阳:迟暮、失落、消沉、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月亮: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变易、离别。

破晓:清静、迷茫、希望。

暮夜:愁思、怀旧、孤独、清冷。

天地:人的渺小、人生短暂、心胸广阔、情感孤独。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4.人文类

英雄:历史风云人物、功业有成者、令人追慕者、让人自愧不如者。 

小人:奸人、被鄙夷的、被鞭挞的、使人反思者。

古迹:古营垒、旧楼台,衰败、萧条、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乡村:思归、世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宁静的生活。

南浦:送别、感伤。

亭:长亭短亭,送别、挽留、依恋。

都市:市井繁荣、富贵奢华、世俗名利。

仙境:飘逸、忘尘厌俗、幻想、虚幻。

酒:长久、送别、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云帆:抱负、离别、思乡。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神器:指地位、政权。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祝融:传说中楚国唐诉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成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隧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谢家:唐诗宋词不达意之处常用“谢家”之典,其意有: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2)专指谢安侄女谢道韫之事,表示有才有貌之美女。

(3)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事。

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月亮称为婵娟。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蜀ICP备20220236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