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
董老师:
董老师:

028-82700707

服务热线

董老师:17702896015

固 话:028-82700707

邮 箱:983295953@qq.com

地 址:成都市新都区兴业路327号

掌握最新学校动态和活动安排

2016年单招考试《语文》试卷 (上)

发布时间:2017-10-09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这着真绝,先让他着慌,再让他感到毫无着落。
B、倘若不分好歹,为虎作伥,定然自作自受,受人作弄,死无葬身之地。
C、在当局者迷,处理事情不当的情形之下,便应该对他当头棒喝。
D、这位贪污受贿的副省长,如能早些幡然省悟,也不至于事到临头吓得不省人事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巧妙绝轮  因地制宜       英雄倍出       一筹莫展
B、珠联璧合  功败垂成       相得益彰       漫不经心
C、通宵达旦   任劳任怨       天花乱堕       趋炎附势
D、潸然泪下   集思广议       直截了当       迫不及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绍兴公交公司推出“有奖让座”措施,____用物质奖励改变当下的社会风气。
⑵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⑶在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专题会上,有关代表在行业自律公约上______签字承诺:不当众向猛兽投喂大型家畜活体以招揽顾客。
A、企图 导致 郑重    B、试图 导致 郑重
C、企图 引导 沉重    D、试图 引导 沉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换成括号中的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次你报考高职院校,万一(如果)考不上,也不要灰心丧气。
B、在一片赞扬声中,他变得飘飘然起来,以至(以致)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缺点错误。
C、对(对于)《如影随形》这部电视连续剧,我们都很感兴趣。
D、为了迫使他屈服,厂长停发了他的工资,从而(进而)切断了他的一切经济来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B、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许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打扫卫生、护养绿化、管理设备器具的员工,大多不屑一顾。
C、他们因厂施策,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稳妥转变企业体制。
D、在南极,最困难的是上厕所,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在那里可是极严肃的问题。
6、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两位老太乐善好施3年多捐助贫困学生6万多
D、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7、在下列场合中,服务员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陈亮第一次走进储蓄所营业大厅,不知该走向哪一个窗口存钱,正在犹豫时,在柜台外的服务员见了问:
A、“您要存多少钱,先生?”   B、“您想取多少钱,先生?”
C、“我能为您服务吗,先生?”  D、“您有什么事情吗,先生?”

8、下列各句,认为所说的那本书是好书的一项是(    )
A、难道你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吗?B、难道你认为这不是一本坏书吗?
C、难道你不认为这是一本坏书吗?D、难道你不认为这是一本好书吗?
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是所有的职称都表达才能,就像_______;不是所有的膜拜都表达虔诚,就像_______;不是所有的欢笑都表达高兴,就像________;不是所有的掌声都表达欢迎,就像_________。
①不是所有的名声都表达实情
②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痛苦
③不是所有的誓言都表达真诚
④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0、下列诗句中的内容不属于咏春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这首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
B、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一方面写出了时令,另一方面更表达人的愁绪。
C、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
D、这首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
12、填空(8分)
⑴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任选两联对出下联:
①爆竹声声脆,__________________。
②满园春色好,__________________。
③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面是2005年1月16日《钱江晚报》上刊登的“公众的文化利益·2005我的文化诉求”大型系列调查中的一个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共有100位读者,有公务员、退休工人、文秘、技术工人、医院护士、待业人员等,年龄跨度 从21岁至73岁。阅读这个调查结果,请你说说你的结论(字数不超过2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杭州人的文化消费状况
用于文化休闲消费 看过电影的场数   看过书的本数    其他娱乐方式

100元以下 12人  0场     12人      0本  4人       打麻将 30人

100—500元59人  1场      32人    3—5本40人     打牌    20人

500元以上29人   5场或“经常看”20人 5本以上38人  上网游戏 22人

⑶下面是诺贝尔立的遗嘱,请用不多于60个字的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签名人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第二部分 阅读
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5分)
①在许多人眼里,放弃权利是利他主义的表现,可歌可颂。例如,张三向李四借债治病;李四见张三无力偿债,便主动免除张三的债务。没有人会否认李四的品德高尚。但是,这一结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诸多情形下,放弃权利可能是利已主义作祟。
②几年前,某市的公用电话价格为打一次市内电话0.47元,但许多人打完电话后,便付0.5元,而且未等对方找回3分钱就匆忙离开,甚至主动说“不用找了”。这种现象多了,即使打电话的人没有说,公用电话的收费者也不找那该找的3分钱;久而久之,0.47元的电话费实际上变成了0.5元。一段时间后,该市的人民“觉醒”了:“明明是0.47元的,怎么无形中变成了0.5元呢?”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公用电话收费者的责任,但我想,是不是也可以说是那些放弃3分钱的人,使得公用电话收费者“放弃”了备零钱与找零钱的义务呢?
③例如,倘若消费者不向伪劣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反之,则对生产者、销售者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样,如果人们都善于使用正当防卫的权利,不法分子就不至于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侵害他人利益、扰乱社会秩序。不难看出,行使权利,不只是保护了自己,也保卫了社会。
④我们由此看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即一些看来属于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他人、对社会、对法律理念的义务。很多人放弃权利,恰恰是出于利已动机,而没有顾及他人与社会。
⑤就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言,放弃权利同样可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以排队等车为例。假定人们在排队等候客车,客车只有40个座位;又假设排队的已有40人。此时,来了第41个人,他走到排在第21位的人面前,要插队上车。第21位的人没有阻止。结果,第41个人上了车,而原来排在40位的人则要等下一趟车。第21位的人之所以不阻止,是因为他本人不会因为有一个人插队而不能上车,可他根本没有或者不愿意考虑排在第40位的人能否上车。倘若有20人要在他前面插队,他一定会阻止。不难看出,排在前面的人,阻止1人插队,是对第40位排队者的义务;阻止2人插队,是对第39和40位排队者的义务。依此类推。那些不阻止、不拒绝的人,正是只想到了自己,而忽略了他人。这和插队者一样缺乏道德。
⑥当然,在许多情况下,主张权利的确是一件难事,甚至是对自己的折磨。为什么明明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却因为主张自己的权利而仿佛有罪人一般的感觉呢?因为我们常常认为,动辄主张权利的人,属于喜欢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与提倡利他的道德规范不协调。而且在许多场合,权利人与义务人相识,从熟人那里争取权利,很不光彩。即使权利人与义务人不相识,义务人也可能找到与权利人相识的第三人,从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调和。结果是,权利人也不好意思继续主张权利。在熟人社会里,诉诸法律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传统。更何况,在不少情况下,人家侵犯你的权利,或许是“看得起你”。例如,报纸未经同意刊登你的文章,决不是出于恶意,而是看得起你呢,你何苦与人家过不去呢?
⑦其实,上述想法摆脱不了自私的阴影。在放弃权利者看来,与文章的发表权受侵犯相比,自己的“尊严”受伤害更为严重,为维持尊严、体现大度,于是不能计较发表权。放弃权利,给自己带来了更好的声誉;至于该报纸是否会更加肆意地侵犯他人的发表权,就不在自己的考虑之到了。
⑧放弃权利易,主张权利难。在此,我呼吁人们主张权利、争取权利!
13、文章认为,使人们放弃权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本质原因。
14、原文中有“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现象”一句话,把它插回文章,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段首  B、第③段段首 C、第④段段首   D、第⑤段段首
15、根据第⑥段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在现今的中国主张权利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亲身经历和体验,谈谈你对“放弃权利同样可能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个观点的理解(文章所举例子除外,字数不超过8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选文论述的观点来看,下列短语用作文章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放弃权利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B、行使权利,保卫社会
C、放弃权利≠品行高尚      D、放弃权利易,主张权利难

蜀ICP备202202367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56号